今日,2025年9月30日9时30分,博泰车联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携总裁祝青,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敲响上市铜锣。这一声清脆的锣响,不仅标志着这家深耕汽车智能化领域的企业迈入资本新阶段,更成为创始人应宜伦职业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回溯至9月28日,海南三亚国际会展中心内,应宜伦以唯一受邀供应商代表身份,身着定制西装亮相保时捷新一代中国专属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全球发布会。这场盛会背后,是博泰与德国豪华汽车品牌长达五年的深度技术协作——从系统架构设计到本地化功能适配,博泰已深度融入保时捷全球供应链体系,用两位保时捷全球董事的话说:博泰是我们技术家族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资本市场对这家创新企业的认可已超出预期。9月29日暗盘交易时段,博泰股价最高飙升33%;30日正式挂牌后,首小时涨幅持续扩大至46%,截至午间收盘报142.8港元,总市值达21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96亿元)。这一表现令行业侧目,毕竟其2024年D轮融资后估值仅为88.72亿元人民币。
支撑这匹黑马狂奔的,是长达十年的资本长跑。自2015年获得红马资本1.2亿元A轮融资以来,博泰累计完成9轮融资,总额超45亿元。其股东阵容堪称豪华:既有苏宁易购、东风集团等产业巨头,也有小米集团、海尔资本等战略投资者,更在IPO阶段引入地平线旗下Horizon Together等三家基石投资人。这种产业+财务+战略的三维资本结构,为企业构筑起抵御市场波动的坚实护城河。
与保时捷的战略合作,恰似宁德时代2012年斩获宝马订单后的腾飞轨迹。当年曾毓群团队凭借动力电池技术叩开全球豪华品牌大门,如今博泰通过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赢得保时捷技术认证,这种深度绑定正在智能座舱领域复制奇迹。区别在于,博泰的差异化优势不仅体现在客户质量,更源于其构建的技术壁垒。
走进上海虹口北外滩的博泰总部,一面由3000余份专利证书组成的创新之墙格外醒目。截至2024年底,这家企业累计提交专利申请超60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82%,在国内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中稳居榜首。其技术布局呈现三大特征:纵向贯通从域控制器硬件到应用生态的全链条,横向覆盖近场通信、场景引擎等延伸领域,最终形成包含终端设备-通信管道-云端服务的立体技术矩阵。
这种全栈能力在2023年获得国家级认证——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授予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称号。当前博泰已形成软件+硬件+云服务的铁三角模式: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作为核心硬件,集成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传感器模块,可实现AR-HUD增强现实导航、DMS驾驶员监测、OMS乘员感知等20余项功能;云端服务则通过自研擎感大模型提供实时路况分析、个性化场景推荐等AI驱动服务。
商业模式上,博泰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车企既可选择域控制器+操作系统+硬件组件的完整解决方案,也能单独采购语音交互模块或定制开发服务。这种灵活性使其能深度参与客户产品定义流程,某新能源品牌技术总监透露:博泰团队常驻我们研发中心,方案迭代速度比传统供应商快3倍。
真正构筑博泰护城河的,是其构建的三维合作生态:在全球化维度,与高通联合开发的骁龙8397芯片座舱方案,已获得保时捷、现代等6家跨国车企定点;在未来技术维度,地平线的战略投资不仅带来资金支持,更通过资本+业务的绑定确保技术前沿性;在中国市场维度,与东风、长安等车企的合资公司,使其能精准把握本土需求。
这种生态优势在域控制器市场尤为明显。2024年博泰搭载高通8295芯片的方案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37%,2025年推出的8397芯片方案更将AI算力提升至每秒45万亿次。其自研的擎感大模型已能实现多模态交互,在近期某头部车企的盲测中,语音识别准确率较国际巨头提升12个百分点。
技术纵深方面,博泰正突破传统座舱边界。其研发的固态声场系统利用车身面板振动发声,较传统扬声器减重40%;与清华大学合作的车路云一体化平台,已在苏州工业园区实现L4级自动驾驶测试。这些探索使其具备向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延伸的潜力——毕竟智能驾驶与具身智能在传感器融合、决策算法等底层技术上高度相通。
站在上市新起点,应宜伦的视野已超越汽车领域。他透露博泰正在研发的中央计算平台,将整合座舱、智驾、底盘控制三大域,未来三年计划投入20亿元研发资金。这种技术跃迁的底气,既来自现有45亿元融资的支撑,更源于其构建的涵盖芯片、算法、车企的顶级生态圈。
当保时捷全球技术总监在发布会上将博泰称为技术伙伴中的典范,当高通中国区总裁宣布将8397芯片首发权给予博泰,这些认可印证着一个事实:在汽车智能化这场马拉松中,这家中国企业已从追赶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而其上市首日的表现,或许只是这场技术革命的序章。
博泰车联目前所具备的技术实力,能够顺利且无缝地过渡到机器人产业领域。
博泰车联凭借与三类各具特色的产业领军企业紧密合作,构建了一个稳固且全面的战略网络。这三项合作并非彼此独立,而是共同编织了一幅描绘行业地位、技术底蕴与未来前景的宏伟画卷。这种全方位的战略布局,无疑构筑了其最为坚实的竞争壁垒,并孕育了无限的市场遐想。
海外市场的无限可能
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博泰车联的营业收入由12.18亿元跃升至25.57亿元,短短三年间实现了业绩的翻倍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4.9%。尤为引人注目的是,2025年前五个月,公司营收已达7.54亿元,同比激增34.4%,延续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更令人振奋的是,2025年前五个月,博泰车联的毛利率显著提升至13.1%(2024年同期仅为5.1%),亏损幅度也大幅收窄至2.2亿元,标志着其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应宜伦指出,中国市场是博泰车联的根基所在,与华为鸿蒙智行/操作系统的携手以及其他战略伙伴关系,构成了其重要的战略支撑。而拓展与全球其他主流品牌的多元化合作,则是其盈利能力逐步提升的关键举措。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深陷于内卷式的恶性竞争之中,国内市场盈利空间有限,海外拓展成为盈利的必由之路。博泰车联成功斩获保时捷和现代汽车集团的业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保时捷作为顶级豪华汽车品牌,现代汽车集团则是全球主流车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汽车集团的业务是全球性项目,博泰车联是在与现代集团旗下的零部件公司摩比斯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这为博泰车联开辟了与全球其他主流品牌深化合作的广阔空间。
供应链出海的真正精髓在于体系的对接,而非单纯的产品输出。博泰车联能够赢得保时捷和现代汽车的全球业务,意味着其技术、质量和管理体系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自身设立了极高的竞争门槛,将众多拥有创新但体系尚不成熟的企业拒之门外。
此外,博泰车联与华为在专利方面的交叉授权合作,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知识产权优势,还大幅降低了其全球化进程中的专利风险。
随着博泰车联从“解决方案提供商”向“多场景智能生态核心”的战略转型,以及未来高端产品比重的提升,特别是海外市场的逐步打开,市场有望重新审视其成长逻辑,博泰车联的未来发展潜力,或许将超出所有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