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第五届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与2025年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于山城重庆同步拉开帷幕。在这场全球智能产业巅峰对话中,长安汽车以新央企姿态首次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名义亮相,并正式发布智能化品牌新长安·新安全——天枢智能。集团董事长朱华荣在发布会上斩钉截铁地宣告:在智能化赛道上,我们只聚焦三件事: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智能汽车下半场:安全成为终极竞技场
这仗打得比想象中富足。朱华荣在主旨演讲中的这句自嘲,实则暗含长安作为新央企的战略自信。经过资源整合后的长安,已突破传统整车制造商边界,构建起覆盖零部件生产、金融服务、智慧物流的全产业链生态。随着全球顶级合作伙伴的深度协同,企业体系化能力实现质的飞跃。正如朱华荣所言: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这份重任源自央企与生俱来的使命担当。长安深刻认识到,智能汽车安全不仅是技术命题,更是关乎人类福祉的伦理责任。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的企业基因,决定了安全是不可触碰的底线原则。
从1984年涉足汽车制造,到1998年完成中国微车首例碰撞测试;从构建传统乘用车被动安全体系,到如今应用新能源金钟罩电池、iBC数字电池管家等前沿技术——长安41年造车历程,本质上是一部持续进化的安全史诗。
当AI算法、大模型、高算力芯片与汽车产业深度耦合,车辆正从单纯交通工具蜕变为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数据中枢,甚至可能成为未来的工作伙伴、生活管家、情感纽带。但技术跃迁带来的风险图谱愈发复杂:2025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召回总量达528万辆,其中42%涉及软件缺陷;传统硬件风险正加速向软件系统迁移;更严峻的是,超70%的辅助驾驶用户存在系统预警响应滞后现象,人车交互的系统性风险日益凸显。
风险维度呈现指数级扩张:从物理安全延伸至心理健康,从个人隐私扩展到数据安全,甚至关联公共安全与国家战略安全。安全范式必须完成三大转变: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智能,从事后补救升级为超前预防,从单点防控进化至系统治理。
基于上述判断,长安创新提出泛安全理念:将安全边界从行车物理安全,拓展至健康管理、心理呵护、隐私保护等多元维度。而天枢智能品牌,正是这一战略构想的技术载体与实践范式。
天枢智能:超越技术系统的安全哲学
天枢取意北斗七星之首,象征指引方向、确立标准。以此命名智能化品牌,长安旨在通过极致安全的智能出行方案重塑行业标准。该体系围绕驾驶辅助、智能座舱、智慧底盘三大核心领域展开,集成62项关键技术,覆盖96个应用场景,其中8项为全球首创。其技术底座由眼明-脑灵-腿快三大平台构成:
眼明系统依托视觉语言行动模型(VLA)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激光雷达毫米级识别、毫米波雷达穿透雨雾探测、摄像头多路同步监控,真正达成全向感知、盲区消减;脑灵平台每日处理百万公里实驾数据,持续优化对高速障碍物侧翻车辆可变车道等复杂场景的应对策略,避险决策日益精准;腿快技术通过分布式电驱实现四轮独立控制,10毫秒级响应速度较人类眨眼快30倍,爆胎后0.1秒内自动修正行驶轨迹,反应速度远超职业赛车手。
这不仅是技术架构的革新,更是构建了完整的感知-决策-执行安全闭环。车辆由此具备认知、学习与进化能力,实现从机械执行到智能决策的质变。
传统辅助驾驶系统受限于预设规则,难以应对突发状况。天枢驾驶辅助通过端到端技术与多模态大模型,推动车辆从规则遵循者进化为场景理解者。例如:系统可识别狭窄巷道通行场景,主动询问是否启动辅助模式;融合动力与底盘技术,实现逆光环境下较人眼提前2秒制动;当后方车辆高速逼近时,主动提速避免追尾……这些功能背后,是对AI持续学习能力的深度信赖——大模型单夜训练数据量,超过普通司机终身驾驶里程。
天枢座舱的新安全理念,不在于硬件堆砌,而在于营造居家般的放松体验。通过AI智能体架构One Agent,实现从语音交互到服务落地的全链路贯通。用户一句我想喝咖啡,系统即可自动筛选店铺、完成下单、协调配送;音响系统采用自研AI全景声算法,打造沉浸式听觉空间;AI PQ画质增强技术缓解视觉疲劳,提升路况识别效率;智能管家实现车家互联、自动充电、设备联动等场景;从空调三重净化系统、专业按摩座椅,到认证睡眠模式与全向防晕车技术,长安将座舱重塑为移动健康空间。
底盘作为安全根基,天枢底盘通过三向六域协同控制(纵向/横向/垂向+动力/底盘/智驾/座舱/车控/热管理),实现从风险感知到离车保护的全流程守护。行业首创的轮胎全状态监测、弹性波AI电池损伤识别;多模态附着感知、横风稳定系统(8级横风下车身偏移接近零);侧碰主动避让功能、 时速达225公里仍能保持爆胎不失控、沙地脉冲助力脱困。这些技术突破不仅展现了行业领先实力,更以数字底盘重新诠释了安全理念——它已突破传统机械架构的桎梏,进化为集电控系统、智能算法与决策模块于一体的新一代安全体系。
天枢智能的技术版图仍在持续扩张。长安正加速布局三大前沿领域:人形机器人将于2028年实现量产,2030年走进千家万户;飞行汽车计划2026年推出首款载人产品,2028年规模化生产并构建低空交通生态;无人物流车预计2027年完成全栈自研并形成商业闭环。这些战略部署不仅是技术维度的延伸,更是长安作为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的使命担当。
科技盛宴的背后是生态构建,更是价值坚守。
本届智博会上,长安独占N6展馆,以1103组合拳(1场战略发布、10款新品首发、3大体验场景)展现科技生态的全面进阶。阿维塔、深蓝、启源等品牌搭载天枢智能技术的新品密集上市,这些产品既是技术结晶,更是长安守护归途承诺的具象化表达。
从2021年新汽车·新生态战略的提出,到2025年天枢智能体系的落地,长安用五年时间完成从传统制造向科技企业的蜕变。但贯穿始终的是那份初心:对生命的珍视,对安全的坚守。智能化的光芒必将指引长安人前行,董事长朱华荣的这句话,道出了企业转型背后的价值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