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快讯

良心比创新重要 奇瑞在安全上认死理

来源 : 有车智联
发表 :  2025-05-16 09:54:45

当“安全”逐渐成为行业内最沉重的字眼,很多车企选择避而不谈,唯独奇瑞,反其道而行之。在别人疯狂向用户“安利”新技术、新产品,忙着“赶超”别人的时候,奇瑞选择三思而后行,一遍遍的验证产品与技术的可靠性,宁愿在推陈出新上“慢人一步”,也要把好安全关。

5月13日,奇瑞在芜湖碰撞试验室举办了“奇瑞安全之夜”。与之前的“智能之夜”、“混动之夜”不同,这一次,奇瑞将话题聚焦在“安全”这一“敏感”角度上,以实际行动,让我们看到了其安全牌的“含金量”。

图片1.png

或许有人觉得奇瑞在造车上“小心”过了头,实际上,这种大胆创新,谨慎应用,小心上车,良心造车的态度,才是当下行业难得的思路。

不惜血本,坚持“大胆”创新

真正的“大胆”,不是拿用户做“小白鼠”,而是将其用在技术创新与投入上。从奇瑞这些年的发展上,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这一点。早期最困难的时候,奇瑞不惜血本地干了两件事:一件是做发动机的正向开发,做自主创新;一个就是投入安全试验和技术开发。2003年,奇瑞成立了国内首个碰撞仿真团队;2010年,奇瑞拿出“1000亿安全研发投入”建立了龙山试验中心,里面有亚洲最大的碰撞安全实验室,投入20亿元,年碰撞试验超过1500台,最全的碰撞场景,67+碰撞场景满足全球标准,通过国际认证具备目击试验资质,最强的安全研发团队,团队2000+人,国内外专家博士客座教授20+人,最多的安全专利证书,安全创新发明专利超2500项+。奇瑞的“胆量”令人震惊,实车碰撞太多、台架试验太多、花的钱太多,一度被认为在安全试验上做得有点过头,甚至有些“浪费”。

图片2.png

即便如此,奇瑞依旧坚持大胆去做这样的投入。我们早就说过,车圈向来是一分投入一分收获,如果没有得到这份收获,那么大概率是因为投入不够大,没有认真做。而从奇瑞近几年的成果上看,它的投入绝对是到位了。奇瑞研发出了鲲鹏超能电混CDM 6.0,鲲鹏方刀电池,AI数字底盘2.0,猎鹰700驾驶辅助等多项“黑科技”,并且发起了AED黄金四分钟联盟,让急救设备随车流动,将每一分钟化为生命的希望。奇瑞不仅向行业证明了其不俗的技术创新能力,更用自己的一分光,照亮了更多人。

敬畏生命,追求极致安全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瑞是个“别扭”的车企,明明在技术创新上很“大胆”,尹同跃董事长却总在说奇瑞很“胆小”。明明投了大量真金白银,新技术开发很积极,但却总是给人一种“起个大早,赶了晚集”的感觉。如果一定要追根溯源,或许用“敬畏生命”四个字来诠释,会更加贴切。

图片3.png

如果大家观察过奇瑞过往的新车和新技术发布就会发现,和很多有了新技术、新产品,就迫不及待让用户尝试的车企不同,奇瑞的技术在批量上车之前,表现的都无比谨慎。不经过反复试验,反复验证,根本不会让用户“碰车”。就像奇瑞高层所说的那样:二战期间,为了确保降落伞的质量100%合格,美国军方要求随机抽检伞品,让生产厂家的负责人亲自穿上,从飞机跳下。我就是自己“跳伞”的那个厂长,张国忠、高新华、李学用,所有的公司高管都是!先赌上我们自己的身家性命,反复验证安全到位了,才能交付给用户。

图片4.png

这样的观点或许看上去略显“极端”,但实际上却很让人安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家把“大胆冒险”刻进创新的基因,同时又把“安全第一”刻入产品灵魂的车企,对用户讲的是“义气”,绝对值得信赖。举个例子来说,这次发布会,基于奇瑞标准打造的风云A9L上演了“铁人三项”与“双车对撞”两大极限试验,让全球用户直观领略了风云A9L的安全价值。在铁人三项中,同一辆风云A9L模拟极端环境与事故场景,先经过超越国家4倍标准的400mm深水区,随后又以40km/h时速、40mm重叠量完成刮底实验,并以超越行业通常做法2.95~3.36倍的55km/h的速度完成中心柱碰。三大实验后,车辆动力系统完整,电池包无泄漏且绝缘电阻稳定在500Ω/V以上。

在超越国标的双车对撞测试中,风云A9L以相对120km/h的速度模拟极限工况撞击目标车辆。撞击后,风云A9L的A、B、C柱未发生结构失效,乘员舱保持完整。同时,座椅安装点正常、安全带卡扣可正常解锁、双闪及时开启、车门仍保持可单手开启、气囊正常弹开,对假人形成有效保护,并为救援争取了时间。此外,车辆的油箱与电池也保持结构完整,实现无泄漏、无冒烟、无起火、无爆炸。

在奇瑞安全之夜上,李学用直言,白车身才是一辆车最为奢侈的配置,白车身做不好,什么都做不好,并且现场讲解了风云A9L白车身。风云A9L的磐石车身2.0基于全球五星安全标准打造,整车高强度钢铝占比达88%、热成型钢占+铝合金比达46%、前成员舱核心骨架更实现100%热成型钢全覆盖,且热成型钢强度达2000MPa,1cm²即可承受20吨重压。而高真空一体压铸技术降低整车72个零部件,大幅降低了车身重量,获得了同级领先的轻量化车身。四吸能盒与“目”字型铝合金双防撞梁的设计,更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配合具有41层防护的鲲鹏方刀电池,有效守护用户出行中的一次万一。

这种不计成本的叠加用料,为这款车带来了旗舰车身安全价值新标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奇瑞“超标”的安全水平。更令人欣慰的是,奇瑞并未在安全上区别对待。就连奇瑞小蚂蚁车型,都使用了同级唯一的全铝车身, C919 大飞机同级的航空级铝材,并且终生防腐。真正做到了。小车也有大安全。这是一个从“对标”到“超标”,再到“自我加码”的过程,碰撞试验中的一系列表现,也意味着,奇瑞已经将安全冗余转化为用户出行的安全底气。

图片5.png

可以说,奇瑞这个理工男的“胆小”,实际上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在大家都忙着向前跑,甚至压根顾不上“安全”的当下,奇瑞的“胆小”也意味着,其不会让用户冒一丝风险,大胆创新的技术,在量产上车的阶段,永远都会有越来越高的安全防线,这种“万无一失”思路,正是目前行业内缺少的造车“底色”。

坚持“良心”造车,构建“七大安全”体系

理工男的“胆小”,一方面是出于对安全的敬畏,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出于其刻在骨子里的“良心”。奇瑞认为,汽车本身是一个自带“原罪”的产业,全球每年有大量交通伤亡事故。140多年来,人类不断用技术创新对抗这种“原罪”,一部汽车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安全进化史:从三点式安全带、安全气囊、ABS防爆系统,到今天的智能预判系统,一个又一个技术攻关,让每十万辆汽车的死亡率,从1970年的265.3人降低到2023年的1.7人。

图片6.png

可能很多用户并不会过多的去关注这样的数据,但作为一家有“良心”的车企,奇瑞做不到不去关注这些数据。在奇瑞看来,每一条生命,都必须敬畏;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应当像自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被守护。发布会现场,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表示:“我们再困难,不省研发的钱;我们再忙,不减少培训的时间成本;我们压力再大,也不降低安全成本。”也正是因为在造车上足够有“良心”,奇瑞对安全的要求是极致的。

图片7.png

在这场“安全之夜”上,奇瑞系统展示了其构建的“七大安全”体系:主动安全、电池安全、碰撞安全、信息安全、健康安全、救援安全、功能安全,覆盖从行车、乘坐、环境、隐私到极端事故等全场景、全周期的用车安全需求。在主动安全上,有人强调“炫技”,而奇瑞强调的是自己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是否能够为用户建立起一道足够高的安全防线。奇瑞打造的猎鹰700驾驶辅助,足足配了27个智驾传感器,覆盖了万级高危驾驶场景。发布会现场,奇瑞展示了包括130km/h高速紧急避让、自动紧急制动等多个极限工况,结果车辆都能够轻松应对。

在大家都比较担心的电池安全上,奇瑞通过“六维验证+五项极限测试”的严苛标准,构建了全链路、高冗余的电池安全防护体系,实现了对电池本质安全的全面掌控。同时,奇瑞引入了AI大模型,可以做到电池安全管理,实现实时预警、云端监控,将电池风险一降再降。

图片8.png

面对意外碰撞情况,奇瑞2000MPa级热成型钢材、独创的“牛角形”能量吸收结构、双吸能路径设计、6秒持续保压的侧气帘等高规格硬件配置,让其满足了C-NCAP、Euro NCAP等全球主流标准,安全等级非常高。另外,奇瑞还创新构建了“五重保险”解锁机制与冗余供电系统,确保事故发生后车门可解锁、电源可恢复、救援可响应,杜绝碰撞后打不开车门的“悲剧”发生。而很多车企都不是太重视的信息安全,奇瑞也构建了从端到云的全链路加密体系,并引入量子加密等前沿技术,通过全球79项法规与标准认证,以此来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

同时,奇瑞十分注重健康安全,其内饰材料远高于国标的环保标准,实现了全车“零苯、低甲醛”,并追踪超1,200种潜在异味来源,从源头控制污染。座舱面料选用天然抑菌材料,即使历经万次磨损,其抗菌率仍保持在99%以上,致力于为用户打造一个真正洁净、健康的内部环境。

功能安全更是体现了奇瑞对用户安全的负责,从电气架构的毫秒级断电响应,到累计超125万公里的全球辅助驾驶实地验证,再到多地区、多场景、多气候下的一致性表现,奇瑞的安全设计不仅关乎个体乘员的保护,更考虑到整车的“系统安全”表现。

该说不说,奇瑞的“良心”永远都是落在实处上的。这套从被动防护到主动预测、从个体安全到系统安全的“七维安全矩阵”,不仅是奇瑞安全体系的全新跃升,也代表了其对汽车安全从理念到实践、从技术到哲学的再一次重申。而从高速撞击油罐车后仍能下车打电话会议的艾瑞泽5,到时速125km/h撞击收费站水泥墩仍全员无恙的瑞虎8PRO;从空翻两周半后车主仅手部擦伤的艾瑞泽8,到30米山崖坠落后五口之家安然无恙的瑞虎8L……这一起起真实事故下,这些生命的奇迹生还,也都是因为奇瑞追求极致安全,保持“良心”造车初心的结果。

图片9.png

奇瑞深知,汽车终归是汽车,不能够给用户带来一点点安全方面的风险;奇瑞也知道,现在的年轻用户比较多,而年轻人有时候喜欢新东西,胆子也比较大,所以只有每一个板块把安全都放在首位的首位的首位,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安全保障。实话说,在当下汽车行业,能够这么想的车企微乎其微。不夸张的说,这样“心软”又有“良心”,不美化技术泡沫,对安全极其务实的奇瑞,和当下行业部分因竞争导致本末倒置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语

不是没有大胆创新的能力,而是不愿意让用户承担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一次次的严苛测试,一次次的极限挑战……奇瑞用行动展现了其对生命的敬畏。而这样的敬畏不仅仅能够保障用户的出行安全,其更是为中国汽车产业树立了一个安全标杆,向全球用户擦亮了“中国车安全车”这一硬核名片。正如尹同跃所说:造车,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看得见的地方,奇瑞用心做,看不见的地方,奇瑞用良心做。只因为,每一条生命都必须敬畏。

责任编辑 : 宋姗姗

网友留言

登录  |   注册
无标题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