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快讯

一汽“智驾”,水落石出?

来源 : 汽车公社
林登万
发表 :  2025-05-26 12:22:02

图片

2025年的中国智能驾驶市场,正经历着一次重构。

现阶段随着头部车企加速技术闭环,原本松散的供应商模式,正迎来一轮大的洗牌。对于绝大部分智驾科技公司而言,在所有的合作伙伴中,确立一家关系最为“亲密”者,正成为一种大的趋势。

图片

而长时间以来在智驾这条赛道内一直保持低调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在结束了持续数年的“漫天撒网”之后,也逐渐显露出其中意的那位“牵手”对象。

01智驾赛道风云变幻

有关国内智驾领域的供应商,“地大华魔”的四字切口大家已经喊了有两年多时间了。但正如整车品牌当前风云变幻的现实状况,而作为其上游的供应商,自然也免不了城头变幻大王旗的状况。即使曾经风云一时的企业,比如纵目科技、图森未来等,进入2025年以后也免不了或是退场、要么改行的命运。

曾今的四巨头,目前的格局大体是这样的——

地平线与大众关系愈发紧密的同时,还与著名的零部件Tier1巨头大陆集团,联手推出了皓月(Luna)和繁星(Astra)两款辅助驾驶整体解决方案;

图片

图丨地平线与大众的关系正日趋紧密

初速度科技(即“魔门塔”,Momenta)则与比亚迪深度合作,为其仰望、腾势等高端品牌打造天神之眼系统,同时为供给一般车型使用的天神之眼C系统提供硬件解决方案;

图片

图丨虽然初速度科技的项目遍地开花,但其同样显露出和部分伙伴更加靠拢的趋势

至于华为,今年不但四界要变五界,与各大自主品牌合作车型遍地开花,更被奥迪相中成为其新一代智能油车与电车产品的辅助驾驶方案供应商。

而之所以漏过“大”最后提,是因为目前已更名卓驭的大疆车载,自去年下半年起,状况并不那么乐观。

卓越脱胎于大疆车载,而后者早在2023年就在大疆集团内部获得独立的组织架构。

集大疆多年来研发无人机积累的视觉识别与避障技术拓展智能驾驶领域,发布了其核心产品“成行平台”。并且在去年6月正式独立拆分,启用“卓驭”作为业务平台以及独立的logo。

卓驭此前最为重要的业绩,乃是与南北大众的合作项目,联合开发了智驾能力从低到高的Travel Assist、IQ Drive以及IQ Pilot,配备车型包括一汽大众的新途观、新探岳L,上汽大众的帕萨特 Pro、途观 L Pro等。

图片

图丨大众与卓驭的合作项目,总的来说以应对“有没有”问题为核心诉求

此外可以确认的搭载其产品的车型,还有五菱宝骏的KiWi EV、宝骏的享境、长城二代哈弗枭龙Max、奇瑞的 iCAR 03、红旗的天工系列和新款HS7,以及尚未上市的东风纳米06等等。从本届上海车展期间,卓驭方面发布的宣传页面来看,还有比亚迪、东风、北汽,甚至还包括奥迪等等主机厂,而且“30+新车型开发中,20+车型已量产”。

图片

一直以来,从大疆车载到卓驭,其核心优势在于纯视觉系统带来的低算力要求,进而实现低成本部署。一套7V+32tops域控制器算力的成行平台解决方案,最低装车价格就压缩到七千元以内。

一般而言,上述这些实际都是卓驭的优势。然而到了2025年,整个大环境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卓驭现有的智驾方案总体定位偏低,适合车企在部分车型上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总体来说,无论7V还是10V版本,都缺乏复杂路况的应对能力。以我国几乎所有一二线大城市共有的核心城区早晚高峰时段运用场景来说,其面对密集车流的龟速蠕动,无法做到良好的跟随防插,而对突发道路状况乃至恶劣天气等场景的应对能力也显得不足。

此外卓驭的项目推进能力,从五菱以及大众此前合作项目的进展状况来看,似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图片

图丨配备了大疆车载D80方案的2023款KiWi EV,以当时的视角来说算是低端车型配备辅助驾驶功能的典范。然而其产品周期依旧偏长

宝骏KiWi EV配备的为低端的D80方案,但从2019年双方接洽开始到2022年11月配备对应功能的2023款KiWi EV上市,耗时三年有余。至于大众的一揽子项目,从公开消息看同样是2019年启动,但直到2024年5月首款搭载IQ. Dirve的车型上市,耗时五年有余。

今年3月,随着大众汽车与地平线联合开发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HSD(Horizon SuperDrive™)的公布,大众未来在智驾赛道上将选择哪家作为主要伙伴,答案是明摆着的。

当然,作为能够跻身四巨头之一的存在,卓驭毕竟是有大量落地项目,并掌握着核心技术的。选择向其伸出橄榄枝。

02一汽和卓驭

大约两周前,网上传出了第一汽车集团“或50%控股卓驭”的传闻。这个消息很难证实,因为笔者联系两边的关系人员,均没有获得明确的答复。

然而这显然也是一种表态。虽然无法证实,但并未被证伪。不予评论,只是因为还不方便表态。

图片

图丨大疆车载时代的两大主力方案

根据坊间传闻,一汽集团方面实际早在去年就已经表达了意向,据称给予的条件非常优渥——许诺的收购资金(据称达到了二十亿)远高于卓驭折算注册资本折算价格。考虑目前已经过了国内外智驾领域的投资密集期,这样一笔钱在当前这个公认的“资本寒冬”时期,可以说是分量十足的。

然而卓驭并没有第一时间接受递到面前诱人条件,而是选择了采取迂回和折中的态度——传闻其“开价”是要求一汽 “先投十个亿”,待双方共组合资公司并推进产品量产后,再谈控股的事宜。

此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卓驭还引入了包括比亚迪在内的第三方资本。

2024年12月5日,卓驭被提示发生了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之前的6798.86万元增资至约7312.21万元。深圳比亚迪创芯材料有限公司(比亚迪旗下全资子公司)、嘉兴隽宇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以及苏州申祺利纳绿色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三家,成为了卓驭新的股东。这三家的出资金额分别为288.59万元、138.18万元、86.58万元,折算持股为3.9467%、1.8897%以及1.184%。

类似的变更在今年2月也出现了一次,彼时注册资本进一步增至7750.5691万元。引入的是官方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

图片

图丨对于卓驭而言,其解决方案具有很好的下沉市场应对性,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但根据最新的工商登记信息查询可以发现,卓驭目前的注册资本已增至8393.2601万元规模。然而奇怪的是,这一次的增资并未有过对应的信息公开。结合工商变更周期通常需一个月以上完成登记,最新的这642.691万元的增资操作发生时间应当在三至五月间,折算持股将超过8%。

由于一汽集团与卓驭方面均未对此有任何表态,所以我们不能妄加推测这项变化属于相关合作事宜的某一步。然而有一点是很明确的,早在卓驭还被称为大疆车载的2023年,其Pre-A轮融资就是由一汽领投的……

而换一个视角,若是从项目双方合作层面来看,双方的关系不但密切而且早已难分彼此。最终走到“结婚”这一步实际只看何时能水到渠成而已。

一汽集团目前与卓驭的合作,主要是旗下的红旗品牌,具体项目为司南智驾平台的开发和部署。根据今年二月末成行智驾(ClixPilot,卓驭旗下智能驾驶系统名称)科技开放日上透露的信息,现阶段部署的司南智驾平台,将依托卓驭惯导三目立体感知方案的10V视觉智驾传感器阵列,将依托“飞刃架构”的核心技术底座,采用“3+3+X”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通过3个算力计算平台与区域控制器协同运转来为车辆提供辅助驾驶支持。

图片

图丨红旗天工05

目前搭载司南智驾平台红旗品牌新一代天工系列05/06/08车型,以及最新的HS7 PHEV换代车型,均已量产交付。待软件支持到位后,可初步实现高速NOA、城市NOA全场景的支持,同时还“首创可解释端到端算法模型”。

03中国一汽的“智驾”布局

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站在一汽集团的角度,尽快追平行业头部企业,推进智驾技术在集团内各品牌落地,只是其整体战略的第一步。比如说红旗品牌,现阶段的重点无疑是在天工系列车型上尽快实现“端到端”功能的部署。

然而追赶只是当前的目标,赶超和领先才是有追求的企业真正长期诉求。根据今年3月31日的红旗品牌智能体验日上公布的路线图,通过司南平台实现高速NOA、城市NOA全场景的支持只是现阶段的任务。

在大的整体规划中,司南智驾被分为3个类型,5个版本——

现阶段的司南100版,支持高速NOA以及城市记忆10条各100公里的路线;进阶的司南500标准版,可实现车位到车位功能,城市覆盖率100%。

中期的司南500进阶版,搭载激光雷达,百公里接管率小于0.25;进一步的司南1000标准版,部署1000Tops算力,融合端到端和VLA大模型,可以通过语言甚至是手势控制驾驶,符合L3标准。

图片

图丨面对未来挑战,卓驭实际是有规划的

而中长期的目标则是司南1000进阶版。以大模型在车端就能实时学习为卖点,实现特定区域“自动/无人驾驶”(智驾等级L4/5)。

说白了,以卓驭现有可以落地的技术,能覆盖到司南500标准版这一阶段,但并未突破L2级辅助驾驶的框架。在下一阶段从司南500进阶版开始,是要搭载激光雷达这一传感器的。

通过强大的图形识别能力结合出色的算法,纯视觉方案确实能以非常低的算力要求实现非常不错的辅助驾驶体验。但正如“智能驾驶”这个概念的本意,L3乃至更高阶才是真正的目标。而如何实现L3以及以上等级的真正意义上的“智驾”,显然不是以当前的传感器以及算力水平可以实现的。

一个标准的参考点便是,特斯拉的Autopilot曾经在HW 3.0版本下以144 tops算力打天下,但自从去年将“硬件”升级到4.0标准之后,算力也被提升至720tops。而今年3月,当特斯拉在华开放F-SD服务试运行时,对硬件的要求所以是Autopilot需要达到HW 4.0标准。

图片

图丨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各方目前已经明确——低算力无法实现高等级智驾

所以我们也可以据此得出结论,卓驭曾经赖以立足的低算力+低成本模式,只能在当前阶段解决L2级“驾驶辅助”功能当前的平权/普及性需求。但更进一步的,迈向更高的技术水平,比如L3“有条件自动驾驶”乃至L4“自动驾驶”的道路,多种传感器阵列组合以及高算力平台,仍旧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特别是,红旗品牌作为一汽集团核心自主品牌,同时也是目前唯一被普遍认同的自主高端汽车品牌,其提供的智驾功能不可能止步于L2等级。如何尽快提升技术水平,实现更强的功能,无论对于卓驭还是一汽集团,这都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必须要注意的是,尽管通过与一汽集团核心自主品牌红旗的合作,卓驭暂时稳固了当前的态势,但作为挂着“中国第一”这个招牌的车企,一汽从不缺乏强有力的合作伙伴。

通过旗下一汽-大众合资公司的关系,地平线与一汽的合作依旧密切。特别是一汽旗下的奔腾品牌,其最新的悦意03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采用的也是地平线提供的方案。

图片

图丨尽管目前一汽态度明确,但对于这种车企巨头而言,鸡蛋是终究不会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所以中长期的未来,还得看卓驭方面的努力

另外目前风头正盛的初速度科技(Momenta),一汽集团早于2021年就与其展开了战略合作,并参与其C轮融资……

至于隶属于一汽的商用车品牌解放,其同样面临智驾功能落地的压力。而为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的,则是其“亲儿子”——2019年8月由一汽解放发起成立的挚途科技。

今年4月,随着国内多起与智驾技术相关的交通惨案,工信部开始对车企在该领域内的过度宣传采取高压态势。随着各路喧嚣声的偃旗息鼓,甚至给了部分人一种“国内市场智驾热潮转冷”的错觉。

图片

但严控过度宣传,并不等于压制技术的发展。事实上,自年初开始的辅助驾驶平权运动,正带来对于车主和消费者有益的变化——L2级辅助驾驶功能,正开始向着十万元甚至以下级别车型快速渗透与普及。

当喧嚣声渐渐平息之际,正是那些习惯于踏实做事而非催发“粉圈”流量优势的企业,一个可以专心在技术与产品层面上决胜负的,良好环境。

责任编辑 : 宋姗姗

网友留言

登录  |   注册
无标题文档
TOP